欢迎光临四会市银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官方网站!
 

images/logo.png

四会构建“大金融”格局 为中小微企融资拓展“水源”
来源:西江日报    时间:2013/9/4 10:57:19    字体:

四会构建“大金融”格局
为中小微企融资拓展“水源”


采写:西江日报  记者: 邓志娟 特约记者: 焦亚邱  通讯员: 丁建国

肇庆市委工作会议召开,市委书记徐萍华部署下阶段工作强调破解五大难题。五大难题之首就是着力破解融资难问题。

近年来,四会市在破解融资难问题上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如积极构建“政银企”、“政银农”、“政银商”三大平台;大力推行中小企业网络融资超市;创新开展财政资源挂钩金融投入机制等,初步形成了诚信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共赢的金融工作新格局。该市也相继获得“广东省金融稳定奖”、入选“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十强”和“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市)”。

今年,四会延续创新金融服务和优化金融生态的工作思路,组建了四会市政府金融工作局,完善了《四会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形成了涵括银行业金融机构、保险业金融机构、证券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的“大金融”格局,共同助力中小微企破解融资坚冰,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成立金融局 深化“政银企”合作平台

日前,四会市政府金融工作局(下简称为“四会市金融局”)正式成立。至此,四会市负责地方政府与驻四会金融机构沟通协调联系的机构也由金融办升格为金融局。由“办”升级到“局”,足见四会市贯彻落实肇庆市委工作会议,破解五大难题之首——融资难问题的决心。

据悉,四会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组建县级金融局,是地方党委政府出于加大金融协调力度,优化区域金融生态,盘活金融资源的考虑,重点是要解决中小微企融资难问题。

受经济下行压力,企业由于产品销售不景气,企业库存产品积压增多,导致资金回笼慢,使本来十分紧张的资金链,周转更加困难。这样的恶性循环加重了企业对贷款融资的依赖程度,“融资难”问题愈加突出。

目前,四会市有中小微企业近4000家,但发展资金基本靠自筹,利用外部资金的比例较小。以连续三年增资扩产的广东四会实力连杆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董事长周伟标告诉记者:“一般来说,企业的平日运转都是依靠自筹资金,除了进行大规模的增资扩产才会想到向银行融资。”去年,该企业投入4000万扩大产能,其中一半是银行贷款,一半是自筹资金。

这背后固然有经营者理念的原因,但同时也存在融资手续繁琐,融资成本较高等问题。周伟标说:“如今的银行融资成本确实较高。一是资产抵押要进行评估,每次评估费至少几万元,而且根据如今的政策,贷款期限到期后(一般都为一年),续贷又要重新评估,无疑加重企业负担。此外,区别于国企来说,中小微企贷款利率还要上浮。这是也是增加融资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除了融资贵问题,还有个别小微企业由于资产规模仍未形成,缺乏不动产抵押品,很难从银行获得贷款。

中小微企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经济平稳增长、保障就业、推进技术创新所发挥重要作用。为了扶强中小微企,四会市委市政府一直高度关注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在破解融资难问题上进行了不少有益探索。

去年以来,四会市政府举办了多场中小微企授信暨银企对接现场融资签约仪式,搭建起了“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为了确保各金融机构授信仪式不流于形式,人行四会支行会同四会市中小企业局建立了金融机构信贷支持中小微企业周报制度,定期通报情况。记者从最新一期周报获悉,四会市金融机构(含小额贷款公司)已向四会中小微企发放贷款近55亿元。

为了进一步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难题,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四会市大力推广中小企业融资超市对接平台,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辅助服务,并将该项工作纳入政府对金融机构的考核。今1-7月,共有218家企业通过“肇庆市中小企业融资超市”提交了15.07亿元融资申请,最终顺利得到贷款14.3 亿元,放贷率近95%。

今年,四会延续创新金融服务和优化金融生态的工作思路,组建了四会市金融局,随着该局人员和经费的逐步到位,金融方面的协调力度必将进一步加大,“政银企”三方合作平台也得到进一步深化,引导金融资源往两城三基地、重点项目、交通设施、民生领域倾斜。

如今,四会市通过积极构建“政银企”、“政银农”、“政银商”三大平台;大力推行中小企业网络融资超市;创新开展财政资源挂钩金融投入机制等,初步形成了诚信合作、互惠互利、共谋共赢的金融工作新格局。该市也相继获得“广东省金融稳定奖”、入选“广东县域金融生态环境十强”和“全国十佳金融生态示范县(市)”。

构建“大金融” 激励机制撬动金融支持

8月28日,2013年四会市金融助推实体经济发展座谈会上在人行四会支行召开。四会市分管领导、市财政、市金融工作局、市中小企业局与该市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主要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商金融大计,研究如何进一步突破融资瓶颈。

会上,四会市副市长李剑表示,四会市继实施《四会市财政资源存放金融机构考核暂行办法》,以小财政撬动大金融后,进一步创新金融机制,发挥正向激励作用,在今年上半年出台了《四会市金融机构支持地方经济发展考核奖励暂行办法》,首次将保险业和证券业金融机构和小额贷款公司纳入考核体系,与银行业金融机构一并考核,形成了集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小额贷款公司等金融机构于一体的“大金融”格局,以不同种类金融机构充分发挥各自的金融功能,鼓励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中小微企等实体经济领域,确保经济健康持续平稳发展。

根据这一个考核办法,信贷累计投放和新增贷余额占总分值的80%。在此考核机制激励下,四会市金融机构你追我赶地加大对地方中小微企的信贷力度。今年1-7月,四会市农信社和农行四会支行力度最大,仅两家银行机构针对中小微企投放的信贷资金近30亿元,占该市总额的60%以上。其中,四会市农信社放贷力度最大,今年截至8月27日,该社累计发放贷款19亿元,同比增加4亿元。由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该社还在四会市第一次财政资源存放金融机构考核中获得第一名,因此获得了财政资源存放分配4549万元。

除了银行业在中小微企融资占了主导作用,证券公司也在为企业不断探索新的融资渠道外。据安信证券负责人透露,目前四会已有两家企业向“深圳前海股权交易中心融资业务”递交了挂牌融资申请,估计近期内就有一家可以挂牌。同时,县域城投公司集合债的发行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近两年在四会发展壮大起来的小额贷款公司也发挥了重要的补充作用。以“短、频、快”为主要特点的四会市银商小贷公司和腾鑫小贷公司,今年截至目前共为中小微企放贷6.2亿元,占总额超一成。

创新抵押方式 进一步破解融资难

采访过程中,许多企业反映“融资难”,难在没有抵押物。目前大多数银行机构对“抵押物”的定义都仅限于土地和厂房等建筑。不过,新进入四会金融生态的小额贷款公司在抵押问题上就显得更为灵活。

在四会市翡翠城拥有两卡铺位的卢先生今年先后用三个翡翠手镯在银商公司贷款200万元。他表示,之所以选择银商公司,首先是看中了此类公司可以提供玉器质押担保,其次是放贷效率高,从申请到放贷,不超过3天时间。

人行四会支行负责人莫锋一针见血地指出:“对专业市场特别玉器市场的金融服务,我们的银商小贷公司就树立了很好的运作模式,采用上行下店的经营模式,较好解决了玉器贷款中评估难,保管难和变现难的问题。而银行业金融机构大多还停留在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和抵押贷款等老路上,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下一步,我们还要不断探索扩展抵押和担保品范围,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基础上,推动动产、知识产权、股权、林权、保函等质押贷款业务,发展保理、票据贴现、供应链融资等金融业务,全方位满足小微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


   据悉,由于抵押问题关系到金融风险防范和金融安全稳定,银行机构通过对抵押物的严格审核和评估,才能确保资金安全。但是,创新多种抵押方式,既能控制风险,又能满足企业需求,实属一举两得。目前,邮政储蓄四会支行在此方面已有尝试,从最初的10万元小额免抵押贷款发展到目前50万元个人信用贷款、100万林权抵押贷款、5000万元供应链贷款、200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质押外币货款等多元化贷款品种。



四会市银商小额贷款有限公司创新了“上行下店”的经营模式,较好解决了
玉器贷款中评估难、保管难、变现难的问题。图为与该公司合作,为玉器
提供玉器质押销售的天翠禄公司。

下一篇: 鲈乡小贷美国上市 中国影子银行迈出第一步
上一篇: 广东省部署下一步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

展开 收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