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征信系统门槛难迈 担保小贷对接原地徘徊
2013年04月26日 第一财经日报 洪偌馨
近日,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多地的小贷、担保公司负责人向《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截至目前,各地小贷和担保公司“对接”央行征信系统一事并没有实质性的进展,甚至有地区表示要暂时搁置此事。
此时距央行下发《关于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接入金融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有关事宜的通知》(下称《通知》)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时间。尽管有了正式文件,但实际推进情况却难言乐观。
对于进展缓慢的原因,多位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表示,主观因素在于地方监管部门顾虑小贷和担保行业的潜在风险,认为“对接”时机尚未成熟;而客观原因则是在对两类机构的筛选和接入方案的制定上仍需时日。
“对接”进程缓慢
今年初,小贷、担保公司呼吁多年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一事终于破冰。
2月下旬,央行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分支机构尽快选取首批接入征信系统的小额贷款公司与融资性担保公司,并在年底上报接入工作年度报告。
在《通知》中,央行对于这两类机构的接入模式、查询模式以及“对接”进程均做出了明确的说明和安排。在接入模式上,两类机构可采取省级平台一口接入、直接接入、通过商业银行间接接入、“介质报数-上门查询”的非网络接入等模式,各地可选择其中一种或几种。而在查询模式上,为了加强对信息查询和使用的管理,小贷和担保机构接入央行征信系统后,将采取间接查询方式而非商业银行的直接查询模式。
北京某大型民营担保公司董事长表示,尽管现在也可以让借款人自己去打印征信报告,但这种方式的周期较长,其产生的滞后性往往会带来一些潜在风险。“比如他从打印报告到办理业务期间产生的借贷情况,我们就不知道了。”
“如果接入征信系统,可以大大地缩短查询时间,了解到最新的个人借贷情况,这样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小贷和担保公司对风险的把控能力。”在上述担保公司董事长看来,这也是这两类机构一直希望接入征信系统的主要动因。
根据《通知》安排,对接工作由各地有关部门具体推进和实施。首先通过对当地机构的摸底调查确定接入总量;接着细化各项标准,选择第一批接入机构;最后制定接入方案。
如今,距离《通知》下发已经过去了近两个月的时间,而本报记者从北京、上海、四川、广东等地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对接事宜进展缓慢缘于不少地方监管部门对于此事态度“暧昧”。
广东某大型小贷公司董事长向记者表示,《通知》下发初期,有关部门便召开会议讨论此事,但最终顾虑到小贷和担保行业的风险问题,在推进对接一事上也就比较消极和谨慎。
下一篇: 小贷公司数量超6000家 单家平均贷款余额近亿元
上一篇: 侨乡四会 首次举办摩托艇邀请赛